番外(3/3)
好书推荐:
立国不到一百二十年,但各类矛盾已经激化得难以调节了。如果天下都是大汉的疆域,那在没有了外部矛盾的情况下,内部矛盾就无法被压制住。西州和蛮州的存在,就是让大汉百姓感受到外部压力,如果大汉收复了西州和蛮州,那接下来将爆发矛盾的就是大汉的宗藩体系,以及大汉的中原之地和海外所有直领疆域……“历史果然是个轮回。”想到这里,他抱着书走出已经空荡荡的教学楼,而教学楼外则是具有汉唐风格的混凝土建筑群。穿过空荡荡的校园,刘烈很快就看到了学校的大门,以及大门外那热闹的景象。无数身穿圆领袍,头戴幞头的青少年们正在三五成群的坐在街道对面的酒肆之中,宽阔五丈的双向四车道上,时不时可以看到类似甲壳虫、吉普车的汽车在缓慢行驶。这是大汉在三十五年前发明并进入市场的汽车,如今已经成为大部分精英阶级的代步工具,而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则依旧是自行车或电车。想到这里,刘英回头看向自己身后,但并非看向校门,而是看向校门前摆放的景观石。【吕宋道第一大学】“吕宋。”刘英心念同时,不由看向满大街的汉家面孔和穿搭建筑,不由得啧啧有声。思绪间,他沿街穿梭起来,很快便走入了大学附近的一条饭食街。还未走入街内,便已经嗅到了空气里那复杂而诱人的味道。这是由油烟、香料和人潮热气搅拌在一起的味道,令人食指大动。刘英走到街口,只见眼前街道食肆摊棚鳞次栉比,人头攒动。那些宽裕些的店家支着门面,挂着古意盎然的招牌或亮晃晃的玻璃柜;更多的则是流动摊贩。“来两笼包子!”“来嘞!”食客在呼唤,而跑堂的伙计则是肩搭白巾,嗓音嘹亮地回应着。刘英的耳边是自行车的铃铛声与食客的谈笑声,不少店铺里还摆放着柜式留声机,机器里不断传出咿咿呀呀的歌声。“淦……”刘英忍不住暗骂,在走马观花的同时,脑海中不断涌出相关知识。如今的大汉,阶级虽然不至于彻底固化,但平民百姓很难出头。大学毕业的学生,年收入也就在两万汉钱左右,普通百姓的年收入则是在一万五千钱不等。那些世袭贵族、大工业家、金融家的收入无人知晓,但是如律师、医生、工程师、经理的年收入则是在五万钱不等。在吕宋城内,每斤米面的价格在三到五钱不等,家禽牲畜的肉蛋奶价格在十五到五十钱不等,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在两三千钱左右,汽车价格则是在十万钱。吕宋城内,面积不足三十平的单间,每年租金在一千钱左右;院落则在二到五千钱。普通人想要维持基本的衣食住行,基本需要拿出自己每年六成的收入,若是想要买个属于自己的院子,哪怕就算是最简陋的院子,也需要十五万钱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起码需要十几年才能攒下这笔钱,而这还只是最普通的院子,空间小到狗都没办法撒欢跑。至于那种小单间,在大汉是外出务工才会居住的地方,有家人的人,是不会居住这种鸽子笼的。能达到这样的生活情况,还是大汉已经掌握了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科技水平,并占据了世界七成资源的结果。那些大汉臣属之地,以及更遥远的西洲和蛮洲诸国,他们的日子更是惨烈的令人无法想象。想到这里,刘英不由看向了那些店铺之中,只见那些店铺中基本都张贴着一张画像,而画像的主人便是汉中祖刘继隆。刘英发现,尽管一百二十年前的成祖刘昭才是开创了如今大汉的功臣,但百姓心里始终挂念的还是这位数百年前的汉中祖昭武皇帝。他在脑海中搜寻记忆,很快便得知了答案。首先从精神来说,刘继隆开创了如今的教育体系,在世家豪强为主的世道为平民百姓开创了一条上升通道,且对百姓政策仁厚,无时无刻都在想着收上去的赋税用其他方式发还给百姓。这种做法,在刘英看来没有什么,唯有后者类似自己世界的支付转移,但是在这个时代的百姓看来,这就是变相的劫富济贫。吕宋在南洋六道中虽然算是富庶的代表,但放在中原就根本不够看了,所以他们才会渴望出现位类似中祖的皇帝。毕竟大汉直领四十二道中有四亿百姓,可是能生活在核心十八道的百姓却并不多。三百多年时间过去,哪怕是曾经人口稀少的岭南道,如今也聚集起了一千五百多万口百姓,是仅次于江南道、浙江道、河南道、河北道和两畿地区的富庶之地,是平头百姓挤破了头都想回去的地方。只是出来容易回去难,大汉中原十八道,听闻早已用上了内燃拖拉机,而不像他们这些地方,使用的还是需要四个人操作的蒸汽拖拉机。“我出生于洪武二十年,当时父母都是二十三岁。那时正处于太平盛世,各地安乐繁荣,昭武圣人怜惜我们,募工每天发三十钱,而各种东西都很便宜,哪怕是贫穷的人都能因为昭武帝的照顾而过上安稳的生活,没有差役和徭役,各行各业的人都和乐自得……”忽的,留声机的歌声将刘英唤醒,不由得微微动容:“都快四百年了,这大汉百姓还记得这位中祖,到底是因为现在的皇帝干得不好,还是因为……”“天下为公!还政于民!!”在刘英思考的时候,突然饭食街尽头有乌压压的人群举着横幅而来,领头的几个人则是扛着架子,架子上则是摆着汉中祖刘继隆的画像。无数青少年人跟在他们身后呐喊,使得刘英下意识后退,看着这乌泱泱人群从他面前经过,忍不住在心底咋舌。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,这种道理都不懂,天天举着画像游行,只懂得喊口号有什么用?”刘英忍不住摇头,抬腿便往相反方向走去,不多时便见到许许多多身穿粗布的普通百姓,并轻而易举的搭上了一辆电车并坐下。“铛…铛…铛……”电车徐徐远离,钟楼上的大钟则是在时间来到正午时准时作响,惊起无数飞鸟,也惊醒了广场上正在仰望那座铜像的其它吕宋百姓。阳光照在铜像上,使得这座汉中祖铜像增添几分光彩,赋予了他更多神韵,仿佛他能看到如今的大汉,感受到如今的一切。“圣人,保佑某家孩子通过高考……”“圣人,日子太苦了,您什么时候回来。”“圣人……”纵使时间推移,可近四百年后的如今,每日前来瞻仰刘继隆的人却依旧络绎不绝。许多百姓受了冤屈,便会跑到铜像面前哭诉,比报官还好用,这也被人们戏称为“哭中庙”。刘英坐在电车上,看着窗外人物景色不断倒退,回忆着脑海中的这些碎片化记忆,但是却始终无动于衷。直到他看到那座铜像和铜像面前的数百百姓,并且回想起关于中祖昭武帝的许多事情后,他才略微来了几分精神。“兴许、我也该做些什么,不然这种混吃躺平的生活,似乎有些无趣了……”
平山阁提供了北城二千创作的《归义非唐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番外在线免费阅读。
新书推荐:
Copyright © 2021 平山阁 All Rights Reserved.